碳考核成了貓抓老鼠游戲
日前,在2021年全國企業家活動日上,清華大學互聯網產業研究院產業轉型顧問委員會副主席、中國石化原董事長傅成玉,分享了在“雙碳”目標下,企業面臨的挑戰。
他認為,目前,企業最大的挑戰,是準備不足;另外,在碳排放總量考核上,也存在一定的問題。
“總量考核導致劣幣驅逐良幣,成了貓抓老鼠的游戲。”傅成玉這樣說。
以下是傅成玉演講內容摘編。
在“雙碳”目標下,企業面臨的挑戰比較大。
第一個挑戰,是企業準備不足。
過去,企業沒有真正做準備。究竟每一家排多少碳?從國家到機構都是估算,把各種煤、油、天然氣燃燒過程中排多少碳,作為總量一算就是那么多。
但是,實際的排放,與測算的不一樣。不同的燃料,生產不同的產品,用不同的工藝,所排放的碳是不同的。
“為什么外國人到現在,還不承認我們的排放量?”是因為我們從來沒有做碳盤查。沒有按統一的方法或者國際方法,測算什么樣的企業、什么樣的產品、什么樣的工藝排了多少碳。大家都在說“碳達峰”,究竟要“達”到多少?沒有把減碳放在前面的“碳達峰”,恐怕給后來的“碳中和”,會帶來更大的難處。
其次,減碳最大的潛力,就在節能降耗。但是,沒有將節能降耗作為主要的推動方向。
過去,將新能源作為主要發展方向,但是中國的存量太大了。存量減排,將是國際上給中國壓力最大的地方。外國絕對不看中國發展了多少太陽能、風能,就看實際真正減了多少存量的碳。
減碳是降能耗最好的領域,但目前存在政策不足、技術不足、規范不足的問題。
第三,碳排放總量考核,存在一定的問題。
一個地區一個企業一年的總量,前八九個月基本上不管,到后幾個月不行了,就把廠關了,裝置關了,然后就達成了,第二年又重新開始。
這樣的話,質量不能提高,技術不能提高,又浪費了時間。
要在總量考核的基礎上,加上單位能耗考核。
任何企業,都應該把單位能耗作為考核指標,把全部精力都用上。
這樣才能促進技術進步,促進高質量發展,促進企業的技術升級轉型。
版權聲明
凡注明“來源:輪胎世界網”的文字、圖片和視頻作品,版權均屬輪胎世界網所有,任何媒體、網站或個人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、鏈接、轉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;已經書面授權的,在使用時必須注明“來源:輪胎世界網”。違反上述聲明者,本網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。
有關版權事宜請聯系:13071111139 郵箱:fenglh@tireworld.com.cn
